About English translation project of the Buddhist Canon
大藏經的英語翻譯作業始於1982年1月,當時BDK(佛教傳道協會)的創始人_沼田惠範博士成立了英譯大藏經的編輯委員會。
被稱為“佛經”的Sutra僅構成Tripiṭaka的一部分。 “Tripiṭaka”(三個pitaka)由Sutra Pitaka,Discipline Pitaka和Commentary Piṭaka組成。 “Tripiṭaka”中的“Piṭaka”意為“收藏品”。
《佛經集》是指佛陀的教義,《戒律集》是指僧侶和尼姑生活的規定,《評論集》指的是前兩個集錦的註解。在斯里蘭卡和泰國等地,南部佛教的Tripiṭaka被稱為PāliTiPiṭaka。
在中國,早期的印度經文和後來的《大乘佛教》經文在沒有區別的情況下流傳。從漢末到北宋時期(148 -1129)將它們翻譯成中文。然而,這些與中國解說者的作品相結合,產生了後來被稱為“佛教經典”的東西。在西藏,翻譯過的經典被分為佛陀的話(Kanjur)及其註釋(Tenjur)。這兩部分合在一起組成了藏經。
在這些經典中,中日經典(Sino-Japanese)的數量最多。如今,中日經典的標準版本是《大正新脩大藏經》(100冊),其中還包括日本佛教的著作。大正新脩大藏經由3360幅作品組成,共11970章。
為了將佛教教義傳播到英語國家,我們認為有必要翻譯整個大正新脩大藏經。並且意識到在短時間內翻譯數量龐大的大正新脩大藏經非常困難,編輯委員會選擇了英譯作業第一階段的139幅作品,佔整體內容的十分之一。為了促進這個巨大的作業,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伯克萊的沼田(Numata)翻譯研究中心成立了出版委員會。
截至今日,已翻譯完成69卷的69幅作品組成了“英譯大藏經”。其餘作品正在由全球十多個國家的佛教學者進行翻譯。我們正在盡一切努力儘早完成第一階段的翻譯作業。